青春正当燃 有“李”更精彩 CIFST-2023年度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评审会在京举行
2023-09-13 17:19:04 网
本报记者 王薇
本网讯 9月11日,CIFST-2023年度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评审专家对10所高校的24份入围作品通过线上答辩形式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17个团队入围决赛。学生创新活动的举办,旨在为高校学子们搭建专业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平台,加强传统中式调味品为基础的创新性应用与研究,联手促进食品研发人才的培育。
|
评审会现场 |
负责该项活动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相关负责人回顾了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CIFST-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的整体情况,并介绍了本年度活动的相关情况。从所展示的历届作品中可以看出,10多年来,活动主题、创新内容在不断丰富、延伸。从2011年的“创意中国味”、2012年的“传统寻新味 龙腾促新人”,到2020年的“素味谋面 酱新有李”,再到今年的“青春正当燃 有‘李’更精彩”;创新方向从2011年的复合调味品、2012年的传统中式调味品,到2022年的适用于预制菜的复合调味料,再到今年以绿色环保、低碳、营养等目标的调味料产品。
本年度活动从8月份启动校园宣讲开始,经过组队报名撰写计划书、专家评审在线答辩、产品研制等环节后,将于10月下旬进行终评答辩并评选出最终结果。CIFST-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的学子的目光。在今年在线举办的2023年大赛宣讲会上,逾2万人次线上观看。
在本次评审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刘秀梅研究员,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鸣,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教授,南开大学王硕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主任张俭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毛羽扬教授,社首席记者王薇、李锦记企业事务资深经理张丹及李锦记食品法规及标准经理卢健瑜等参与评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刘昊宇主持。
此次活动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积极参与。参与此次竞赛的高校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州大学等10所高校。在答辩环节,各团队争相展示了自己的创意作品。洞庭银虾酱、豆成酱、辣手好戏、“青萝知味”营养型素食罗勒酱等作品的创意独特,其选材独特且广泛,既有来自洞庭银鱼、瑶山茶油、贵州木姜子、汉源花椒、广东陈皮等地方特色食材,也有鹰嘴豆、罗勒叶、油柑等时下流行的轻食原料。在作品创意上,有的来自传统特色调味料,并结合新的食材,在口味加以创新,有的创意则对传统调味料从食用方式和营养上着手,如将传统虾酱加入蔬菜创新成复合型虾酱粉、将大鲵咸味肽、猴头菇粉等原料融入传统剁椒酱。在产品加工工艺、原料利用方面,各团队也十分注重绿色、环保,如用微胶囊技术可实现花椒芽、花椒叶等花椒不同部位的回收利用,再如将海产品加工后的下脚料蟹壳细化磨粉与酱料搅拌,变废为宝。
评审专家们对各团队的作品进行了综合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刘秀梅对其中一款设计了卫生理化指标表的作品表示肯定。她指出,学生们在设计作品时,卫生理化指标不容忽视,且在标准引用方面要做到准确、严谨。因为这关系到产品最终的质量和安全。对于一些团队将水产调味品和复合调味料混淆的现象,吴鸣建议同学们在进行产品研制前,先要厘清相关标准,了解水产调味品不等于复合调味料。我国水产调味品是以鱼、虾、蟹和贝类等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调味品,产品应符合GB 10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调味品》的要求。
刘昊宇对参赛的一些创意作品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各团队在设计产品名称时也要考虑选用恰当,不要选用一些有歧义的名称。另外,对于产品的定位,也要精准,如“减盐酱油”,而非“低盐酱油”。
针对一款选用了荷叶、绿杨春茶叶的调味酱产品,毛羽扬提出荷叶与茶香风味是否和谐,值得考虑。同时,针对调味酱的应用,也要考虑盐和鸡汁等的量要适量加大,因为调味酱是要用在菜品的加工中。
马冠生、王硕、张俭波等专家对一些创意产品的食材搭配、杀菌工艺的应用、工艺对风味的影响以及产品营养方面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李锦记企业事务资深经理张丹及李锦记食品法规及标准经理卢健瑜也针对创意产品的应用场景、包装设计及配方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欧阳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