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陈思诚
电影对陈思诚来说仿佛是一种“梦”,他相信平行宇宙的概念,并在电影中探索虚拟与现实、个体与时代的边界。即将在8月3日上映的电影《解密》中,陈思诚用十个梦境来串联整部电影,将复杂的密码、瑰丽的场景与人物莫测的命运交叠在一起,展现出主角容金珍神秘且传奇的一生。而作为编剧和导演,陈思诚对于自己创造出的电影时空始终念念不忘,“我总是想,会不会电影中的人物就在那个空间里继续生活着?”于是,《解密》的结尾,陈思诚与容金珍有了超越时空的对望,陈思诚也希望观众能够进入这个亦真亦幻的空间,感受着梦幻与清醒、挣扎与宿命的交汇。
小说文本中可供解读和挖掘的空间很大 而且拓展了我的“视觉盲点”
《解密》由陈思诚执导,陈思诚、克里斯托弗·麦克布莱德编剧,刘昊然、约翰·库萨克领衔主演,陈道明、吴彦祖、俞飞鸿特别出演。影片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上世纪40年代,世界局势风起云涌,及时准确破译敌方的通信密码至关重要。容金珍(刘昊然 饰)自幼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因解出数学系老师希伊斯(约翰·库萨克 饰)布置的难题而被更多人注意到,进而走进了密码破译的大门。
《解密》是陈思诚在导演生涯十年节点上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他首次以文学作品为基底进行电影创作,他自言与《解密》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最早是华人影业拿了加拿大编剧克里斯托弗写的《解密》剧本来找我。我早前看过《解密》的小说,发现克里斯托弗写的剧本跟我印象里的小说《解密》并不一样,需要进行大的改动。于是,我重新对照了小说,希望去抓住书中我最喜欢的那种关于命运感的东西,中国人对于命运,对于时代有着强烈的感知。《解密》其实讲的是个体在时代中所展现的跌宕的一生,我很想要拍它。”
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陈思诚觉得自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文本中可供解读和挖掘的空间很大,而且拓展了我的‘视觉盲点’,如果不是有这样一本小说,我不可能去拍这样的故事,因为我对隐蔽战线、对那些往事,是不得而知的,它完全是我的盲区。但正因为有麦家老师的小说,它补足了我的盲区,又有打动我的部分,所以我才愿意去做。”
将小说拍成电影,《解密》改编的难度非常大,陈思诚说:“原著中文字留白的部分,我们必须用影像呈现给观众,这才是电影创作者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为了呈现真实的解密过程,剧组做了充分准备,陈思诚说:“我们请了科学顾问来上课,给我们科普,告诉我们密码到底是什么?整个密码史对人类到底有多重要的作用?从一战二战时期甚至之前,密码从何而来?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迭代的历史?现在,我至少对密码这个领域,包括对我们隐蔽战线的一些保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除了科学顾问,我们还请了数学顾问、历史学专家,我对美术、服化道工作人员的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完全还原那段历史。那个时候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整个的社会风貌是什么样的,我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的资料、照片,包括影像。”
陈思诚透露,对于神秘的701局的取景地,工作人员寻找了一个月,最后发现了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疗养院,“它的出现超乎了我原有的预想,内外院子的结构特别好,年代很符合,建筑也是制式风格的。这些楼已经荒废了一段时间,其中的植被跟建筑相辅相成自成一派,是我特别喜欢的。”
此外,电影中的每个道具,如钢笔、茶壶和茶碗,都是承载着对容金珍人生中美好回忆的符号象征。陈思诚也从这些细节中找到了“抓手”,希望这些丰富立体的细节,为观众呈现一种温情。
梦对于这部电影既是最独特的又是最具挑战性的
《解密》中的主人公容金珍需要在潜意识中探寻谜底,陷入梦境与现实界限模糊的困境,于是,“梦境”成为“解密”的关键环节,“梦对于这部电影既是最独特的,又是最具挑战性的”,陈思诚用红色沙滩、巨大棋盘、芦苇灯塔、密码迷宫、密码深渊、埃尼亚克等十场令人迷醉而又离奇的梦境,建构出容金珍复杂的潜意识世界,影片由此变得跌宕起伏,成为关于现实与幻想、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对决。
在创作《解密》的过程中,陈思诚可谓是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以前十年间,我创作的作品都比较类型化,极致的类型反而束缚了我的想象力。但小说《解密》和后来我自己改编的剧本,拓展了我想象力的边界。电影是跟梦最接近的一个艺术,这次我有十个梦可以在电影里去展现,我很开心,我借助这样的载体,把我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都放到了电影里。”
影片中有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梦境:天际的夕阳投射下金色余晖,与红色沙滩、蓝色海浪交织成一幅绝美梦境画卷,容金珍与希伊斯在沙滩上对弈,在智力较量的同时,两人又面带笑意……陈思诚透露,自己在做剧本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有一个意向,就是这两个人在逆光中剪影化地在下棋。
而为了呈现这个绚烂、瑰丽、宏大的场景,剧组也是不遗余力,陈思诚说:“十场梦境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红色沙滩的营造。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沙滩是实拍的,所以,找了世界上很多的著名沙滩,美术也查了很多资料,确实有粉色的沙滩,也有偏暗红色的沙滩。我们设想了所有可能的实操情况,最后摄影师曹郁说在自然光的情况下实拍不可能,就变成了现在的以棚拍为主。”
据悉,为了这场戏,剧组在5000平方米的大棚里搭建沙滩场景,几十吨沙子都是真实的,“我们要用造浪机不断去造浪,包括海浪跟沙子之间的关系做了很多测试。光是沙子的色彩和质地,我们就开了几次会专门探讨,包括光和水之间的交互也要做测试,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最后我们选定了影片里看到的红色沙子。此外,我希望这场戏能够捕捉到日落时分,余晖洒在地平线上,海天一色的景象,我们运用了LED灯组成一个巨大的灯阵,设法造出了一个太阳,在棚里完成沙滩、海浪,还有远方日落的视觉元素。摄影指导曹郁老师说以前不敢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挺为这个画面感到骄傲的。”
刘昊然跟容金珍最接近的部分,是他们都有强大的精神力
电影《解密》的片名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主人公容金珍对敌方密码的破译,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自己人生密码的思索和解读。
影片中,容金珍由刘昊然饰演,他敏感而内敛、强大又脆弱,直面解密过程中的难关;约翰·库萨克饰演数学教授希伊斯,也是容金珍的大学导师,他眼神犀利,展露出不简单的气场。陈道明饰演701局的局长郑某,不怒自威,正是他的赏识和重用改变了容金珍的人生。吴彦祖饰演留学归来的之京大学校长小黎黎,极具儒雅沉着的文人感,是他发现了金珍的数学天赋,如同父亲般抚养其长大。俞飞鸿饰演叶筱凝,气质优雅温婉,是小黎黎的妻子、容必瑜的母亲,在金珍到来以后,给予他无限的温暖……
对于容金珍这个人物,陈思诚坦陈自己在写剧本时,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演员形象与之对应,“金珍是被慢慢找到的,我以往写剧本,特别容易先入为主,但是,写到金珍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将昊然代入进来,我想象不出来到底谁演更合适。容金珍太独特了,他到底是谁,我一直都在找。”
在陈思诚的设想中,金珍更矮一些,头更大一些,长得很有特点,“要找到这样的一位演员太难了,后来,在刘昊然做完容金珍在年轻时代,以及初入701时的造型后,我觉得我看到了金珍。我觉得昊然跟金珍契合的是,他也是一个理性思维的人,而且,昊然跟金珍一样,身体里有一些不被其他人察觉的内在力量,我认为这是昊然跟容金珍最接近的部分,他们都有强大的精神力。”
陈思诚透露,为了让刘昊然更接近金珍的弱不禁风、极度燃烧自己的状态,刘昊然被要求减肥,“一米八四的刘昊然最后减到了119斤,瘦骨嶙峋,挺可怕也挺可敬,尤其在最后容金珍几乎油尽灯灭的一场戏,昊然三天三夜几乎都没睡觉,也不怎么吃饭,我跟他说,我也很心疼你,但是你得去试着无限接近,后来这场戏拍了两次就过了,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陈思诚称赞刘昊然这些年成长很快,“我觉得这也是宿命,我当导演的十年,也是他当演员的十年,我们的身上都有被别人贴上的标签和符号,也都需要挑战以往的舒适区,恰好在这个时候,《解密》这部作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一直鼓励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容器,勇敢地将里面的旧水彻底清空,如果需要,甚至可以打碎这个容器,在重塑的过程中,注入新的自己。”
对于影片中金珍与希伊斯的关系,陈思诚解读道:“从个体来讲,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两个数学家之间的较量。尤其是希伊斯,他对这件事情可能更多的是游戏感,是两人之间的智力对决。我觉得他们都很单纯,都在智力上去寻找对方的破绽,想要在博弈中获胜。”
对于邀请约翰·库萨克来出演希伊斯,陈思诚解释说他之前观看了库萨克很多作品,库萨克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兼具忧郁与孩子气的完美结合,透露出一种深邃而复杂的个性。“这一次,他的演技比以往更让我欣赏,他呈现了角色的深度和丰富性,而且他的表演状态特别自由,他每场戏每一条呈现得都不一样。库萨克自己也感慨地说,已经很久没有在好莱坞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创作激情了,特别喜欢我们剧组。”
抽象的数学是很难用影像来表达的,当数学和密码结合在一起,更是深奥,库萨克初进剧组时也有困惑,他跟陈思诚交流说,不知道怎么来演一位数学家,陈思诚告诉他:“你不懂数学家没有问题,你懂艺术家就可以了。”陈思诚说:“我在写剧本时,伴随着希伊斯的出场就是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数学到最后很像艺术。但我认为他们说得不对,数学就是艺术。’所以,库萨克所演绎的希伊斯,有着单纯的艺术家的极致行为。”
此外,陈思诚还邀请到好兄弟王宝强再次饰演经典角色阿炳,时隔多年重现《暗算》名场面,在《解密》中执行侦听敌方密码的“听风”工作,进一步为观众呈现出701的任务链,也是麦家作品间的惊喜联动。
我是电影的信徒,特别担心它会因为其他的一些视频消费模式而被消减
为了将《解密》打造成一部奇观巨制,邀请观众一起震撼入梦,陈思诚可谓是全力投入,不留遗憾,陈思诚说:“我是电影的信徒,所以,我特别担心它会因为其他的一些视频消费模式而被消减,我一直强调电影感,一定要用最好的摄影器材,最好的视听感受把观众留在影院,这是电影人该做的,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解密》此次采用了IMAX特制拍摄,陈思诚说:“它的取景器很大,会更好地记录我们想要的空间,更真实地还原那个时代。但由于它的清晰度特别高,对美术道具的要求也会更严格,造价不菲。”
陈思诚还为《解密》前往维也纳录制电影原声音乐,共有100多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电影音乐录制,“我想让音乐呈现出一种古典主义的风格,就算观众只是听音乐,也能够值回票价。”
《解密》还因采用了The Beatles乐队的歌曲《我是海象》而支付了巨额的版权费,陈思诚表示,自己是约翰·列侬的歌迷,“这首歌里面有海象的隐喻,风格也很怪异,与《解密》中的梦境相互呼应。此外,约翰·列侬自己就是一个反战符号,他创作的《Imagine》是最经典的反战歌曲,我想把他的精神延续下来,我觉得他就是天才,他跟容金珍一样,都是天才。”
想做“将心比心”的身体力行者,拍电影会把自己当成观众
这些年来,陈思诚导演或监制的作品不断取得票房佳绩,外界认为陈思诚掌握了商业片成功的“密码”,对此,陈思诚说:“最成功简单的模式就是将心比心,就像乔布斯那样,把自己放到一个顾客或者一个体验者的身份上。我想做‘将心比心’的身体力行者,我拍电影会把自己当成观众,去了解我自己爱看什么样的电影,为什么爱看这样的电影,让自己的观影心态与大部分观众达成一致。但是,我没想取悦任何人,也没想去追逐所谓的社会热点,现在的信息迭代太快了,此刻的热点,过一阵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有外界认为我在利用热点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
陈思诚表示,自己希望拍摄的作品是有意义的,“一位德国哲学家曾经思考,‘互联网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他认为,互联网带来更多的是信息,但信息不承载意义。然而,我们在电影中的讲述是有意义的,电影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它不仅有故事的传统性、经典性,也有时代性和当下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陈思诚称《解密》是需要用内力拍摄的作品,“我拍这部电影感觉比我拍过的所有作品都累。它是一个新的类型,讲述的核心并不是为了破译数学的密码,而是为了破译人的内心,要表达如此深厚丰富的内容,我不敢放松,只能投入。”
然而,拍摄《解密》的创作经历不仅塑造了作品,陈思诚认为作品也同时在重塑自己,“虽然我还不知道《解密》将对我的职业生涯写下怎样的注脚,但我相信这种影响是积极且深远的,甚至在取材上,我可能会在未来继续拍摄一部关于无名英雄的电影。《解密》中的容金珍是有虚构色彩的,但他身上附着了一些真实人物的特性,让我了解了很多伟大而平凡的人,今日今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在幕后默默支撑的无名英雄们,他们的理想主义绝对不只是空谷幽兰,而是推动中国前行的真实力量,我想要探索支撑他们理想的根源,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呼吸之间的信念。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记录和赞颂他们的故事。”
影片中,陈思诚还出演了采访者“我”,他笑称自己写第一稿剧本时,参考的是麦家老师的视角,“所以,我想让他在片中出镜,但麦家老师说自己紧张,后来,有人提议让我来客串,经过大家讨论后就改了剧本,变成现在电影导演采访体的形式,也就有了最后那一幕与容金珍梦中梦般的互望。”
《解密》中的一个母题让陈思诚深有感触,他在电影中也有所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陈思诚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无数偶然编织而成的必然。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就是一些偶然的事件累积起来,塑造了今天的我。而我身边的朋友们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起伏和变迁,生活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性,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我把这样的疑问放在了《解密》的创作中,容金珍、希伊斯的个体命运在大时代之下都有着能与不能,就像我们都曾幻想未来会是某个特定的模样。现实中的我们依然在这场解密之旅中,在经历着生活,在探索、在体验、在理解自己的生命之谜,希望我们都能乐观面对。”
供图/陈思诚
电影对陈思诚来说仿佛是一种“梦”,他相信平行宇宙的概念,并在电影中探索虚拟与现实、个体与时代的边界。即将在8月3日上映的电影《解密》中,陈思诚用十个梦境来串联整部电影,将复杂的密码、瑰丽的场景与人物莫测的命运交叠在一起,展现出主角容金珍神秘且传奇的一生。而作为编剧和导演,陈思诚对于自己创造出的电影时空始终念念不忘,“我总是想,会不会电影中的人物就在那个空间里继续生活着?”于是,《解密》的结尾,陈思诚与容金珍有了超越时空的对望,陈思诚也希望观众能够进入这个亦真亦幻的空间,感受着梦幻与清醒、挣扎与宿命的交汇。
小说文本中可供解读和挖掘的空间很大 而且拓展了我的“视觉盲点”
《解密》由陈思诚执导,陈思诚、克里斯托弗·麦克布莱德编剧,刘昊然、约翰·库萨克领衔主演,陈道明、吴彦祖、俞飞鸿特别出演。影片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上世纪40年代,世界局势风起云涌,及时准确破译敌方的通信密码至关重要。容金珍(刘昊然 饰)自幼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因解出数学系老师希伊斯(约翰·库萨克 饰)布置的难题而被更多人注意到,进而走进了密码破译的大门。
《解密》是陈思诚在导演生涯十年节点上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他首次以文学作品为基底进行电影创作,他自言与《解密》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最早是华人影业拿了加拿大编剧克里斯托弗写的《解密》剧本来找我。我早前看过《解密》的小说,发现克里斯托弗写的剧本跟我印象里的小说《解密》并不一样,需要进行大的改动。于是,我重新对照了小说,希望去抓住书中我最喜欢的那种关于命运感的东西,中国人对于命运,对于时代有着强烈的感知。《解密》其实讲的是个体在时代中所展现的跌宕的一生,我很想要拍它。”
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陈思诚觉得自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文本中可供解读和挖掘的空间很大,而且拓展了我的‘视觉盲点’,如果不是有这样一本小说,我不可能去拍这样的故事,因为我对隐蔽战线、对那些往事,是不得而知的,它完全是我的盲区。但正因为有麦家老师的小说,它补足了我的盲区,又有打动我的部分,所以我才愿意去做。”
将小说拍成电影,《解密》改编的难度非常大,陈思诚说:“原著中文字留白的部分,我们必须用影像呈现给观众,这才是电影创作者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为了呈现真实的解密过程,剧组做了充分准备,陈思诚说:“我们请了科学顾问来上课,给我们科普,告诉我们密码到底是什么?整个密码史对人类到底有多重要的作用?从一战二战时期甚至之前,密码从何而来?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迭代的历史?现在,我至少对密码这个领域,包括对我们隐蔽战线的一些保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除了科学顾问,我们还请了数学顾问、历史学专家,我对美术、服化道工作人员的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完全还原那段历史。那个时候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整个的社会风貌是什么样的,我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的资料、照片,包括影像。”
陈思诚透露,对于神秘的701局的取景地,工作人员寻找了一个月,最后发现了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疗养院,“它的出现超乎了我原有的预想,内外院子的结构特别好,年代很符合,建筑也是制式风格的。这些楼已经荒废了一段时间,其中的植被跟建筑相辅相成自成一派,是我特别喜欢的。”
此外,电影中的每个道具,如钢笔、茶壶和茶碗,都是承载着对容金珍人生中美好回忆的符号象征。陈思诚也从这些细节中找到了“抓手”,希望这些丰富立体的细节,为观众呈现一种温情。
梦对于这部电影既是最独特的又是最具挑战性的
《解密》中的主人公容金珍需要在潜意识中探寻谜底,陷入梦境与现实界限模糊的困境,于是,“梦境”成为“解密”的关键环节,“梦对于这部电影既是最独特的,又是最具挑战性的”,陈思诚用红色沙滩、巨大棋盘、芦苇灯塔、密码迷宫、密码深渊、埃尼亚克等十场令人迷醉而又离奇的梦境,建构出容金珍复杂的潜意识世界,影片由此变得跌宕起伏,成为关于现实与幻想、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对决。
在创作《解密》的过程中,陈思诚可谓是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以前十年间,我创作的作品都比较类型化,极致的类型反而束缚了我的想象力。但小说《解密》和后来我自己改编的剧本,拓展了我想象力的边界。电影是跟梦最接近的一个艺术,这次我有十个梦可以在电影里去展现,我很开心,我借助这样的载体,把我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都放到了电影里。”
影片中有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梦境:天际的夕阳投射下金色余晖,与红色沙滩、蓝色海浪交织成一幅绝美梦境画卷,容金珍与希伊斯在沙滩上对弈,在智力较量的同时,两人又面带笑意……陈思诚透露,自己在做剧本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有一个意向,就是这两个人在逆光中剪影化地在下棋。
而为了呈现这个绚烂、瑰丽、宏大的场景,剧组也是不遗余力,陈思诚说:“十场梦境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红色沙滩的营造。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沙滩是实拍的,所以,找了世界上很多的著名沙滩,美术也查了很多资料,确实有粉色的沙滩,也有偏暗红色的沙滩。我们设想了所有可能的实操情况,最后摄影师曹郁说在自然光的情况下实拍不可能,就变成了现在的以棚拍为主。”
据悉,为了这场戏,剧组在5000平方米的大棚里搭建沙滩场景,几十吨沙子都是真实的,“我们要用造浪机不断去造浪,包括海浪跟沙子之间的关系做了很多测试。光是沙子的色彩和质地,我们就开了几次会专门探讨,包括光和水之间的交互也要做测试,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最后我们选定了影片里看到的红色沙子。此外,我希望这场戏能够捕捉到日落时分,余晖洒在地平线上,海天一色的景象,我们运用了LED灯组成一个巨大的灯阵,设法造出了一个太阳,在棚里完成沙滩、海浪,还有远方日落的视觉元素。摄影指导曹郁老师说以前不敢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挺为这个画面感到骄傲的。”
刘昊然跟容金珍最接近的部分,是他们都有强大的精神力
电影《解密》的片名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主人公容金珍对敌方密码的破译,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自己人生密码的思索和解读。
影片中,容金珍由刘昊然饰演,他敏感而内敛、强大又脆弱,直面解密过程中的难关;约翰·库萨克饰演数学教授希伊斯,也是容金珍的大学导师,他眼神犀利,展露出不简单的气场。陈道明饰演701局的局长郑某,不怒自威,正是他的赏识和重用改变了容金珍的人生。吴彦祖饰演留学归来的之京大学校长小黎黎,极具儒雅沉着的文人感,是他发现了金珍的数学天赋,如同父亲般抚养其长大。俞飞鸿饰演叶筱凝,气质优雅温婉,是小黎黎的妻子、容必瑜的母亲,在金珍到来以后,给予他无限的温暖……
对于容金珍这个人物,陈思诚坦陈自己在写剧本时,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演员形象与之对应,“金珍是被慢慢找到的,我以往写剧本,特别容易先入为主,但是,写到金珍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将昊然代入进来,我想象不出来到底谁演更合适。容金珍太独特了,他到底是谁,我一直都在找。”
在陈思诚的设想中,金珍更矮一些,头更大一些,长得很有特点,“要找到这样的一位演员太难了,后来,在刘昊然做完容金珍在年轻时代,以及初入701时的造型后,我觉得我看到了金珍。我觉得昊然跟金珍契合的是,他也是一个理性思维的人,而且,昊然跟金珍一样,身体里有一些不被其他人察觉的内在力量,我认为这是昊然跟容金珍最接近的部分,他们都有强大的精神力。”
陈思诚透露,为了让刘昊然更接近金珍的弱不禁风、极度燃烧自己的状态,刘昊然被要求减肥,“一米八四的刘昊然最后减到了119斤,瘦骨嶙峋,挺可怕也挺可敬,尤其在最后容金珍几乎油尽灯灭的一场戏,昊然三天三夜几乎都没睡觉,也不怎么吃饭,我跟他说,我也很心疼你,但是你得去试着无限接近,后来这场戏拍了两次就过了,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陈思诚称赞刘昊然这些年成长很快,“我觉得这也是宿命,我当导演的十年,也是他当演员的十年,我们的身上都有被别人贴上的标签和符号,也都需要挑战以往的舒适区,恰好在这个时候,《解密》这部作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一直鼓励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容器,勇敢地将里面的旧水彻底清空,如果需要,甚至可以打碎这个容器,在重塑的过程中,注入新的自己。”
对于影片中金珍与希伊斯的关系,陈思诚解读道:“从个体来讲,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两个数学家之间的较量。尤其是希伊斯,他对这件事情可能更多的是游戏感,是两人之间的智力对决。我觉得他们都很单纯,都在智力上去寻找对方的破绽,想要在博弈中获胜。”
对于邀请约翰·库萨克来出演希伊斯,陈思诚解释说他之前观看了库萨克很多作品,库萨克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兼具忧郁与孩子气的完美结合,透露出一种深邃而复杂的个性。“这一次,他的演技比以往更让我欣赏,他呈现了角色的深度和丰富性,而且他的表演状态特别自由,他每场戏每一条呈现得都不一样。库萨克自己也感慨地说,已经很久没有在好莱坞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创作激情了,特别喜欢我们剧组。”
抽象的数学是很难用影像来表达的,当数学和密码结合在一起,更是深奥,库萨克初进剧组时也有困惑,他跟陈思诚交流说,不知道怎么来演一位数学家,陈思诚告诉他:“你不懂数学家没有问题,你懂艺术家就可以了。”陈思诚说:“我在写剧本时,伴随着希伊斯的出场就是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数学到最后很像艺术。但我认为他们说得不对,数学就是艺术。’所以,库萨克所演绎的希伊斯,有着单纯的艺术家的极致行为。”
此外,陈思诚还邀请到好兄弟王宝强再次饰演经典角色阿炳,时隔多年重现《暗算》名场面,在《解密》中执行侦听敌方密码的“听风”工作,进一步为观众呈现出701的任务链,也是麦家作品间的惊喜联动。
我是电影的信徒,特别担心它会因为其他的一些视频消费模式而被消减
为了将《解密》打造成一部奇观巨制,邀请观众一起震撼入梦,陈思诚可谓是全力投入,不留遗憾,陈思诚说:“我是电影的信徒,所以,我特别担心它会因为其他的一些视频消费模式而被消减,我一直强调电影感,一定要用最好的摄影器材,最好的视听感受把观众留在影院,这是电影人该做的,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解密》此次采用了IMAX特制拍摄,陈思诚说:“它的取景器很大,会更好地记录我们想要的空间,更真实地还原那个时代。但由于它的清晰度特别高,对美术道具的要求也会更严格,造价不菲。”
陈思诚还为《解密》前往维也纳录制电影原声音乐,共有100多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电影音乐录制,“我想让音乐呈现出一种古典主义的风格,就算观众只是听音乐,也能够值回票价。”
《解密》还因采用了The Beatles乐队的歌曲《我是海象》而支付了巨额的版权费,陈思诚表示,自己是约翰·列侬的歌迷,“这首歌里面有海象的隐喻,风格也很怪异,与《解密》中的梦境相互呼应。此外,约翰·列侬自己就是一个反战符号,他创作的《Imagine》是最经典的反战歌曲,我想把他的精神延续下来,我觉得他就是天才,他跟容金珍一样,都是天才。”
想做“将心比心”的身体力行者,拍电影会把自己当成观众
这些年来,陈思诚导演或监制的作品不断取得票房佳绩,外界认为陈思诚掌握了商业片成功的“密码”,对此,陈思诚说:“最成功简单的模式就是将心比心,就像乔布斯那样,把自己放到一个顾客或者一个体验者的身份上。我想做‘将心比心’的身体力行者,我拍电影会把自己当成观众,去了解我自己爱看什么样的电影,为什么爱看这样的电影,让自己的观影心态与大部分观众达成一致。但是,我没想取悦任何人,也没想去追逐所谓的社会热点,现在的信息迭代太快了,此刻的热点,过一阵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有外界认为我在利用热点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
陈思诚表示,自己希望拍摄的作品是有意义的,“一位德国哲学家曾经思考,‘互联网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他认为,互联网带来更多的是信息,但信息不承载意义。然而,我们在电影中的讲述是有意义的,电影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它不仅有故事的传统性、经典性,也有时代性和当下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陈思诚称《解密》是需要用内力拍摄的作品,“我拍这部电影感觉比我拍过的所有作品都累。它是一个新的类型,讲述的核心并不是为了破译数学的密码,而是为了破译人的内心,要表达如此深厚丰富的内容,我不敢放松,只能投入。”
然而,拍摄《解密》的创作经历不仅塑造了作品,陈思诚认为作品也同时在重塑自己,“虽然我还不知道《解密》将对我的职业生涯写下怎样的注脚,但我相信这种影响是积极且深远的,甚至在取材上,我可能会在未来继续拍摄一部关于无名英雄的电影。《解密》中的容金珍是有虚构色彩的,但他身上附着了一些真实人物的特性,让我了解了很多伟大而平凡的人,今日今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在幕后默默支撑的无名英雄们,他们的理想主义绝对不只是空谷幽兰,而是推动中国前行的真实力量,我想要探索支撑他们理想的根源,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呼吸之间的信念。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记录和赞颂他们的故事。”
影片中,陈思诚还出演了采访者“我”,他笑称自己写第一稿剧本时,参考的是麦家老师的视角,“所以,我想让他在片中出镜,但麦家老师说自己紧张,后来,有人提议让我来客串,经过大家讨论后就改了剧本,变成现在电影导演采访体的形式,也就有了最后那一幕与容金珍梦中梦般的互望。”
《解密》中的一个母题让陈思诚深有感触,他在电影中也有所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陈思诚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无数偶然编织而成的必然。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就是一些偶然的事件累积起来,塑造了今天的我。而我身边的朋友们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起伏和变迁,生活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性,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我把这样的疑问放在了《解密》的创作中,容金珍、希伊斯的个体命运在大时代之下都有着能与不能,就像我们都曾幻想未来会是某个特定的模样。现实中的我们依然在这场解密之旅中,在经历着生活,在探索、在体验、在理解自己的生命之谜,希望我们都能乐观面对。”